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防城港監測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條主線,聚焦“監測融發展”“監測融幫扶”“監測融團結”三個融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深度融合,2024年成功創建防城港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激發生態環境監測事業和諧發展的內生動力。
監測融發展——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揮好生態環境監測對管理決策的支撐作用。積極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海洋、聲環境等監測,著力提升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快速響應能力,加強防城港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以高質量環境監測助力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實際行動全力守護防城港市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態安全與生命安全,持續擦亮防城港生態底色。
?
監測人員開展大氣監測助推各族人民“美好家園”建設
發揮好自動監測對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的預測預警作用。持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對水、氣進行自動監測,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強化與管理部門迅速聯動,未雨綢繆,充分發揮環境監測“耳目”“哨兵”作用,守護好防城港市各民族地區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監測人員對自動監測儀器進行檢查
發揮好金灘海濱浴場水質監測對京侗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持續推動與東興市江平鎮氵萬尾村村民委員會結對共建工作往縱深發展,實現雙方優勢互補。集中在6至9月旅游旺季,每周2次到京侗族主要聚居地金灘海濱浴場進行水質監測,確保當地管理部門能及時掌握金灘海水浴場的水質環境狀況,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實、新”,為金灘旅游經濟綠色發展保駕護航,豐富旅游業態促進京侗族同胞增收致富。
監測人員到京侗族聚居地氵萬尾村開展金灘海水水樣采集
監測融幫扶——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開展飲用水水質監測,保障瑤族同胞飲用水安全。防城港監測中心結合業務工作及水源地實際情況,發揮監測優勢,1年4次組織監測技術骨干到十萬山瑤族鄉垌平村、小學開展飲用水水質監測,并把監測數據及評價結果第一時間向垌平村委會反饋,用實際行動為瑤族同胞飲水安全保駕護航。
監測人員對瑤族鄉譚蒙小學、垌平小學進行飲用水水樣采集
開展溪水魚養殖水質監測,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十萬山瑤族鄉垌平村結合村情,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溪水魚生態養殖項目,主要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以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實施單位,吸納農戶參與經驗管理,打造了溪水魚養殖產業基地。防城港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結合技術優勢,1年4次組織監測技術人員到垌平村開展溪水魚養殖魚塘水源的水質監測,通過及時優化調整水質狀態,助力垌平村實現“產業增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
到垌平村溪水養殖基地進行水質監測
監測融團結——維護民族區域團結穩定
防城港監測中心圍繞擦亮廣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金字招牌,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對內宣傳有方式,對外宣傳有動作,結合黨組織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動與東海灣社區黨支部、瑤族鄉垌平村黨支部結對共建,積極組織干部送政策進社區、進鄉村,共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11次,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到東海灣社區開展宣傳活動
到垌平村潭蒙小學開展宣傳活動
?到少數民族聚集地開展潔海凈灘活動
下一步,防城港監測中心將持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決策部署,以生態環境監測為切入點和著力點,以做好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為抓手,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新時代美麗廣西建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心聚力,為新時代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