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近年來按國家要求,全面摸清了全區現有優先管控化學物質和新污染物底數,穩步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共支持11項涉及新污染物的科技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新污染物防治領域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已與廣西大學完成新污染物重點實驗室共建,具備全氟化合物、溴代阻燃劑、抗生素、雌激素等數百種新污染物的非靶向篩查能力和靶向篩查能力。
“依托專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專家團隊,我們建立了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工作組,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引領新污染物的監測與管控。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化學物質調查制度,對全區范圍內的化學物質進行調查和監測,動態更新新污染物數據,確保對新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情況有全面、準確的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副處長李颋介紹。
此外,針對生產量和使用量較大的重點新污染物,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抗生素等,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環境風險管控措施,確保重點新污染物在生產、加工或使用、排放等環節得到嚴格控制。通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對重點新污染物的整個流轉過程進行跟蹤管理。
2024年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還以2023年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成果為基礎,精準篩選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涉及新污染物的企業,開展全區新污染物評價與管控工作,完成了2023年詳細和重點管控物質現狀調查和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同步完成新污染物試點企業監測和優評企業加密監測工作,為后期制定科學有效的新污染物風險管控措施打好基礎。
“下一步,廣西將持續強化多元協同與公眾參與,加強政府、企業和社會間的合作,通過跨部門的工作協同,共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李颋說。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