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牛福利视频,国产在线观看91桃色,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五月激情+高清

頁面
配色
輔助線
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欄 > 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成效展示

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成效展示① | 攀巖小鎮生態美,弄拉“山馬”特色強

2023-12-29 23:24     來源: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作者: 林學瑞 唐鳳麗 韋蘭波 周尚發
分享 微信
頭條
微博 空間 qq
【字體: 打印

開欄語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廣西特創鎮村層級生態文明示范品牌——開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2023年自治區黨委將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工作納入工作要點,202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創建。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會同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已聯合命名49個“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和399個“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這些鎮村積極探索廣西特色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推動生態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在“最后一公里”的鎮村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建成宜居宜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鎮村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更好發揮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區鎮村加快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助推美麗廣西、生態文明強區、文化旅游強區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分期展示創建成效顯著特色鎮村的典型案例。

近年來,馬山縣古零鎮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醉人的生態美食,圍繞喬老河片區功能規劃布局農文體旅產業,將旅游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持續推動,探索形成“生態+體育+農業+文旅”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與旅游、攀巖與文化、保護與開發共促,推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取得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馬山縣古零鎮位于大明山北麓,南寧市馬山縣東南部,下轄15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290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2016年以來,古零鎮連續獲評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衛生鄉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自治區生態鄉鎮、南寧市文明村鎮、南寧市產業富民示范鄉鎮、南寧市全域旅游發展進步鄉鎮、南寧市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等榮譽。2023年2月,古零鎮獲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命名為“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推進機制。

古零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生態文化旅游示范鎮創建領導小組,出臺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創建工作意見,整合成員單位資源力量,完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制訂加快推進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建設和提升措施。

(二)完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小鎮。

緊緊圍繞打造“生態家園,和諧古零”的目標,完善基礎自治機制及監督制度,推動古零鎮生態環境保護步伐不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效果明顯。通過建立“一組兩會”村級協商自治機制,以村規民約聚攏村民共識,創新采用“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研究制定表彰獎勵、監督舉報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措施,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屯生態環境保護。借助南寧市各級人大代表移動環保監督平臺,積極發揮鎮人大代表監督作用,古零鎮人大組織參會代表對轄區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問題開展現場監督行動,代表們認真履職,現場拍照、上傳平臺,真正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巡視員”、整治工作的“監督員”。打造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古零。

古零鎮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

喬老河片區三甲風貌

(三)拓展“體育+”模式,推動農業文化旅游相融合。

建成全國首個攀巖特色小鎮,憑借良好的“體育山水”生態資源優勢,2017年8月,全國首個以攀巖為主題的特色小鎮——馬山縣攀巖特色體育小鎮落戶古零鎮,成為深入實施“生態+體育+文旅”發展模式的前沿陣地,連續承辦了3屆國際級攀巖賽事、4場國家級攀巖賽事、25場區市縣級攀巖賽事及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賽等一系列重大山地戶外賽事活動,被譽為“中國山馬最美賽道”、“自巡賽·環廣西皇后賽道”。

“攀巖特色體育小鎮”的攀巖活動

山地馬拉松賽

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特色產業,依托體育文旅產業的發展,古零鎮重點推進水錦·順莊旅游綜合開發項目、西山莊園綠色農業觀光旅游項目、喬老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帶等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園區。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道路,推動全縣規模最大的黑山羊良種繁育基地落戶楊圩村拉刁屯,以“農戶+經聯社+企業”的經營模式在安善、新黃、里民、樂平等村發展馬井茶種植產業1000余畝,重點發展沃柑、楊圩紅薯、蔬菜、中藥材、馬井茶、黑山羊生態養殖加工等產業,配套農特產品加工和農家樂服務項目,完善區域農業“種養+加工+休閑體驗服務”產業鏈條,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實現了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古零鎮新楊村的黑山羊

深化“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壯族會鼓、三聲部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集表演、研學、體驗為一體的“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在三甲攀巖小鎮打造了“歡雅娜·馬山景秀”實景演出舞臺,在小都百鄉村旅游區開展歡哈文化藝術、扁擔舞表演,構建出“文旅融合”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每年配合市、縣完成“戲曲進鄉村”“送戲下基層”“戲曲進校園”“文化四寶”進校園等各類文化活動,推動群眾富腦袋、提心氣,積極推進文化振興戰略。

古零鎮“三聲部”民歌表演

古零鎮鄉村舞臺“扁擔舞”表演

(四)創新增收模式,讓群眾享受生態保護發展紅利。

一是創建攀巖小鎮“村集體經濟+基地+企業+農戶”合作機制。攀巖小鎮核心區所在地羊山村以集體經濟資金入股馬山縣嵐川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2019年以來累計分紅41.48萬元。同時,攀巖旅游帶動周邊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景區就業以及發展飲食、民宿等衍生服務業,實現每戶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2022年人均純收入超13000元。二是創立小都百“勞務薪金+公司分紅”機制。喬老村小都百屯群眾自發成立旅游公司,群眾以土地租金、勞力薪金、人力等資本入股,通過公司務工和公司分紅實現增收。2021年公司用于分紅的總金額達75萬元,平均每股分紅約2500元,全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的35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7000多元,增長了385%。三是建立弄拉“景區+能人+農戶”共同經營機制。“山馬賽景區”弄拉屯以能人帶動、村民共管的形式共同經營弄拉景區,由經濟能人投資景區建設并負責運作,村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山林量化入股,參與重大決策和實際運作,享受利益分成。弄拉旅游專業合作社近3年年分紅金額均達百萬元以上,2021年12月年營業收入突破500萬元大關,2022年,接待游客人數約35.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57.1萬元,全縣首家納入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統計庫,景區的成功運營,使弄拉屯如今的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是2008年人均年收入的5倍多,群眾切切實實享受到發展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

古零鎮小都百鄉村旅游區

三、經驗啟示

古零鎮大力開展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創建,結合自身優美生態環境和“體育+”特色,推進生態農文體旅的融合發展,逐步建成集休閑農業、體育運動、研學教育、購物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不斷提升農業產值,融合提升旅游服務功能,豐富旅游供給,促進群眾就業增收,拉動全鎮經濟增長,深入推動鄉村振興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