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00,自治區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在自治區生態環境新聞發布廳召開,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潘國堯介紹《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有關情況,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趙保振、自治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藍文陸回答記者提問。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時 間:2024年6月21日?上午10:00
地 點:自治區生態環境新聞發布廳
出席人員:
潘國堯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
趙保振????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
藍文陸? ? 自治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
主持人:
梁雅麗????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
梁雅麗: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自治區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5月31日,經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制定的廣西地方標準《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正式發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標準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等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潘國堯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有關情況。邀請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趙保振先生,自治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藍文陸先生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潘國堯先生作介紹。
潘國堯: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朋友們: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海水養殖是廣西沿海重要的支柱產業,為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加快推進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制定了《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經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批準,于5月31日發布,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下面,我就《標準》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一、《標準》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海水養殖是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的重要方式,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海產品的需求,而且對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當前,部分地區海水養殖的不規范發展對局部海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21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深入推進海水養殖環境治理,2022年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強調“沿海各省(區、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農業農村(漁業)等部門,加快制定出臺海水養殖尾水排放相關地方標準,作為海水養殖尾水監測及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的重要依據”,2023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海水養殖環境整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向海洋排放養殖尾水污染物等應當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海水養殖污染物排放相關地方標準”。海水養殖作為廣西沿海地區的傳統產業,產生的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多次引起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關注。制定地方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是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支撐,是加強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推動海水養殖業綠色轉型升級、推進美麗廣西建設的現實需要。2022年,我廳提出《標準》立項申請,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予以批復同意,經過2年多的調研分析、充分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最終形成了《標準》。
二、《標準》主要內容
《標準》統籌考慮了廣西海水養殖特點和技術經濟可行性,對適用范圍、受納海域分類、排放分級、排放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和結果判定、實施與監督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1)從適用范圍來看,《標準》管控對象為封閉式海水養殖,如池塘、育苗池(場)、工廠化及設施化養殖車間,開放性海水養殖(如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灘涂底播養殖等)不在其中。(2)從標準分類分級來看,標準分二類二級,按照受納海域的環境功能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分為重點海域和一般海域,排入重點海域的執行一級排放限值,排入一般海域的執行二級排放限值。(3)從污染控制指標來看,《標準》設置pH、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共5項指標以及相應的一級和二級排放限值。(4)在監測要求和結果判定中,明確了監測點位設置、采樣規范以及測定方法,并規定了結果判定方法,出現任一項指標監測結果超過標準限值的,則判定為不達標。(5)在實施與監督中,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統一監督管理,相關主管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實施。
三、《標準》制定原則及適應性
按照“適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技術經濟可行性、公開性”原則,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對廣西的海水養殖尾水排放現狀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廣泛地征求意見,同時參考借鑒國內沿海各省的經驗做法,在標準限值的設定方面結合廣西海水養殖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環境管理目標、行業綠色健康養殖現狀、污染防治技術水平以及水產養殖戶的承受能力,提出分級管控要求,對海水養殖尾水排放進行規范管理,以《標準》推動海水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廣西海水養殖的健康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進《標準》實施,做好宣傳指導工作,進一步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壓緊壓實責任。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各有關部門凝聚共識、協同共治。同時,請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幫助宣傳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助力我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廣西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就介紹到這,謝謝!
梁雅麗:
感謝潘國堯先生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有問題的請舉手。
廣西廣播電視臺教育廣播記者:《標準》的管控對象是池塘、育苗池(場)、工廠化及設施化養殖車間等封閉式場所開展的海水養殖活動,廣西該類水產養殖情況及尾水排放情況如何?《標準》出臺后將帶來哪些影響?
趙保振: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廣西封閉式海水養殖場所養殖的種類主要以養蝦為主,魚類次之,蟹類和其他類較少,養殖種類較單一;養殖總面積約為36萬畝,總養殖戶數達2萬余戶,養殖規模總體偏小。海水養殖尾水排放口數量繁多、分布散、設置不規范,未經處理的尾水排放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已成為制約海水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國家層面沒有出臺海水養殖尾水相關排放標準,廣西出臺地方標準《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明確污水排放的控制指標、排放限值、監測、實施與監督等要求,填補了養殖尾水排放標準的空白,《標準》的實施將對廣西海水養殖業帶來積極影響。
一是為新、改、擴建海水養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標準依據,或為尾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提供排放管控依據,積極引導廣西沿海地市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取尾水治理技術和工藝,有效約束海水養殖的排污活動,減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保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推進廣西海水養殖業健康發展。
二是有利于推動小、散池塘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發展,有利于加快推廣循環水式工廠化養殖模式,提高養殖尾水的集中處理率和循環化、資源化利用率,從而推動廣西海水養殖的模式優化和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
三是為開展海水養殖尾水排放監管執法以及下一步探索制定強制性《標準》提供實踐經驗。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出臺的《標準》暫時是推薦性的,通過逐步規范養殖行為,進一步驗證《標準》的適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技術經濟可行性,為后續探索制定強制性《標準》提供實踐經驗。
南寧晚報記者:《標準》發布后,請問廣西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標準》落地落實?
趙保振: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標準》是推進海水養殖環境治理以及生態環境執法的重要依據,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推動《標準》落地見效。
一是加強標準的宣傳。我們將會同沿海三市生態環境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及海洋部門加強《標準》的宣傳工作,通過在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媒體發布相關解讀,提高海水養殖業主、環評單位等從業者以及公眾對《標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結合海洋環境管理培訓開展《標準》解讀,推進對《標準》的深化應用。
二是加強標準應用的技術指導。組織有關專家到沿海各地對《標準》的應用開展技術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并對《標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
三是了解掌控各方實際需求。對沿海三市開展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情況調查,對養殖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對尾水治理技術模式及治理效果進行總結評估,剖析存在的問題,分析《標準》的適用性,適時推動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協同推進廣西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中國環境報廣西記者站記者:請問《標準》指標和排放限值是如何制定的?主要有哪些考量?
藍文陸: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標準》指標的選取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基于海水養殖尾水的污染物特征。海水養殖尾水污染主要來自于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餌、養殖生物殘骸、排泄物等,監測數據顯示,海水養殖尾水的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有機物及氮磷等營養物質,其他污染物指標濃度很低。二是結合廣西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現狀,目前導致廣西近岸局部海域水質超標的指標主要是氮、磷污染物,溯源分析發現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有較大貢獻。三是考慮污染物監測分析方法的實用可靠性。選取的控制指標均具有成熟的監測分析方法,具備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依據《地方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制訂技術導則》有關要求,最終將pH、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確定為《標準》的控制指標。通過控制這5項指標,可有效防范海水養殖尾水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改善廣西近岸海域環境質量。
在排放限值的制定方面,《標準》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廣西的海水養殖尾水排放現狀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現狀,以海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做了科學合理的論證分析,同時參考借鑒國內沿海各省已出臺的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的標準限值制定情況,也統籌考慮了廣西海水養殖業現狀、尾水治理技術水平、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需要以及社會民生等,科學合理地確定控制指標和限值。
科技日報廣西記者站記者:請問在編制過程中,如何確保《標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藍文陸: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標準》主要從標準制定程序中的立項、編制、評審等環節確保《標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在立項階段,我廳組織牽頭編制單位自治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結合實際需求,對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論證評估。經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專家評估和論證后,列入地方標準制修訂立項計劃。
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單位開展了大量充分的調研、走訪座談和監測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摸清廣西海水養殖尾水的排放規律、濃度分布和治理水平等,在此基礎上開展《標準》編制;同時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充分征求了生態環境部、廣西沿海三市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海洋局、廣西海警局、有關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并在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網站進行了公示,采納了大部分意見,部分未采納的意見也與相關單位進行了溝通協調。
在評審環節,《標準》前后共舉行了開題論證會、初稿專家技術咨詢會、技術審查預審會等多次評審,邀請了專家進行評估論證,最后通過了由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會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聯合召開的專家技術審查會,與會專家認為《標準》所確定的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科學合理,符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審查。
該《標準》實施以后,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抓好《標準》的宣貫和實施監督工作。在《標準》實施過程中,各界朋友如發現問題或有好的建議,歡迎向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反饋,也可向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反饋,以便后續進一步修訂。
廣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近幾年,國家密切關注海水養殖污染問題,請問廣西采取了哪些措施推進海水養殖污染防治?
趙保振: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廣西高度重視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整治的工作部署,多措并舉,有序推進海水養殖污染防治。
一是摸清海水養殖排污口底數。組織開展海水養殖入海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逐一摸清排污口責任主體、尾水排放情況等關鍵信息,建立“一口一檔”入海排污口動態臺賬,并納入排污口監督管理信息平臺進行管理。2023年已全面完成全海域海水養殖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
二是加快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利用農業農村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有關獎補資金,有序推進海水養殖尾水的治理。目前,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以及相關企業的摸索下,已形成“三池兩壩”“工廠化循環水”“智能生物鏈治水技術”“過濾、脫氮除磷后零交換養殖模式”“生物過濾式養殖尾水處理器”等10余種海水養殖尾水治理技術模式并推廣應用,實現了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水重復利用。比如2023年6月建成投運的欽州市康熙嶺養殖尾水生態治理試點項目,通過政企協作,引進專業環保公司,建設集中尾水處理設施,收集了周邊約2000畝養殖區域養殖尾水進行處理,有效解決了茅尾海周邊8個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問題;欽州市欽南區共創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三池兩壩”處理海水養殖尾水,周邊其他養殖戶通過租用合作社養殖棚等方式,共享治污設施,降低治理設施占地面積和尾水處理成本,有效解決集中連片的養殖尾水治理問題。欽州市“政企協作”“合作社協作共享”2種養殖尾水治理模式獲得生態環境部肯定并推廣。
三是試點開展海水養殖尾水監測。以重點海域、重點養殖戶為主,開展養殖尾水試點監測工作。加強工廠化養殖尾水監測,2023年農業農村部門在北防欽三市共設置8個工廠化養殖尾水監測點,共檢測尾水32批次。加強池塘養殖尾水監測,生態環境部門在重點海域、重點企業共布設59個池塘海水養殖尾水監測點,共檢測尾水216批次。為海水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督促指導工廠化養殖場開展自行監測,落實治污主體責任,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梁雅麗:
感謝3位發布人,答記者問到此結束。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需要了解,請會后與相關單位溝通采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