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牛福利视频,国产在线观看91桃色,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五月激情+高清

頁面
配色
輔助線
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計劃 > 中長期規劃
發文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25年03月27日
標  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美麗廣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發文字號:桂政辦發〔2025〕19號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15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美麗廣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2025-04-15 10:20     來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分享 微信
頭條
微博 空間 qq
【字體: 打印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美麗廣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5年3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美麗廣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安排,深入實施《美麗廣西建設實施方案》,確保美麗廣西建設第一階段目標順利實現,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效實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穩步提升,南方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筑牢,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綠色根基更加堅實,美麗廣西建設成效顯著。其中,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各市全面達標;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力爭達到6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3%以上;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50%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2.5%以上,美麗海灣建成率達到50%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健全“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力爭累計建成3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出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實施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加強西江、柳江等水域岸線保護利用與生態修復。整治非法占用大陸自然岸線、沿海灘涂等行為,加快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人民政府落實。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申報國家碳達峰試點,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探索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編制各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穩妥有序推進甲烷排放控制。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統計局、能源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新能源及儲能、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加快“農文旅體康”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環境與大健康暨宜居康壽廣西品牌。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新一輪“千企技改”工程,推動重點行業先進設備更新。(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廳、園區辦、數據局、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完善煤炭油氣產供儲銷體系,積極安全有序推動白龍核電一期項目建設,開展柳城北頁巖氣區塊開發。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逐步拓展綠證應用場景。(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能源局,廣西電網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快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工礦企業、港口、物流園區等鐵路專用線建設,開展平陸運河等綠色航道試點建設。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區、客運樞紐、貨運場站、公交場站等區域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等新能源基礎設施,擴大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推動漓江旅游船筏綠色能源改造。(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開展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節能改造,推進園區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構建綠色低碳產品認證、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低碳制造體系。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實施盤活存量土地專項行動。建設節水型企業、居民小區、園區、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園區辦、機關事務管理局、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重點再生資源高效利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廢鋼鐵、廢舊車用電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重點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構建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醫療器械、輪胎等再制造產業鏈,鼓勵快遞企業積極回收利用快遞包裝。(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供銷社,廣西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

8.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秋冬季攻堅,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強化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施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和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加強機動車污染排放和油品全環節監管。優化秸稈禁燒區管控,健全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異味擾民問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管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南流江、九洲江等獨流入海河流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漓江、西江等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基本完成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加快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與改造,推動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持續推進城市(縣城)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推進水產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加快構建現代化廣西水網,有效保障河湖生態流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深入實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開展“碧海”等專項執法行動。推進欽州灣(含茅尾海)、鐵山港灣等重點海域“一灣一策”綜合治理,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實施海上環衛制度。加快建設鐵山港工業區A5、欽州港大欖坪及三墩作業區等深海排水管道工程,推動防城港市深海排水管道建設。推進海水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積極發展深遠海養殖。加強赤潮等監管能力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應急管理廳、園區辦、海洋局,廣西海警局,廣西海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協同防治保障土壤安全。完成有色金屬、石煤、硫鐵礦等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排查。強化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扎實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加強建設用地用途變更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聯動監管,推動大型污染場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各市基本實現將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疊加至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完成市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和“無廢細胞”建設。推動赤泥、電解錳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支持可降解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建立廣西廢舊物資回收信息平臺,推進華南區域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技術中心廣西分中心建設,基本建成常態化尾礦庫環境污染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完成新污染物試點企業環境風險管控。(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筑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

13.穩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加快推進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和南寧國家植物園創建,完成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平陸運河流域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海藻場等典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重點區域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加強布氏鯨、中華白海豚、中國鱟、白頭葉猴、東黑冠長臂猿等物種保護,推進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基因保護庫、救護繁育基地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開展采礦毀損土地狀況專項調查,加強生產礦山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監管制度建設和成效評估。開展全區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海域、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及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持續推進“綠盾”、“綠網·颶風”等專項行動,開展打擊破壞林草濕資源專項行動。認真做好中央和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應急管理廳、林業局、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守牢美麗廣西安全底線

16.健全區域生態安全機制。加強生態安全風險研判,建立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完善自治區、市、縣三級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開展嚴防外來物種入侵專項行動,全面推進農作物、畜禽、林草、中藥材、水產和農業微生物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健全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管理制度。加強水土保持監測評價預警能力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林業局、海洋局、中醫藥局,南寧海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健全自治區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清理廢舊放射源及其他放射性廢物。新增59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開展北部灣海洋放射性預警監測、區域電磁環境現狀調查,完成14個市輻射環境本底調查。加強自治區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專業救援隊伍建設,提升基層輻射事故應急能力。(自治區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應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優化環境氣象、生態氣象、農業氣象等觀測站網布局。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監測,建設一批預報預警服務系統,開展定量化、動態化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推進百色市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嚴密防控環境風險。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各市基本建成市級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涉及重點環境敏感區域及重點流域的地區建成縣級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強化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化工園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防控,建立健全跨流域、跨區域、跨部門環境應急聯動機制,加強平陸運河、西江、漓江、北部灣等重點流域海域區域環境執法。(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應急管理廳,廣西海事局、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打造美麗廣西建設樣板

20.著力建設美麗城市。持續推動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實施城區生態修復工程,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加強工業企業、建設施工、交通運輸、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建成天藍、地綠、水清、聲靜的優美城鄉人居環境。開展鎮區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特色鎮區鎮貌,結合歷史文化名鎮發展文化旅游。(自治區公安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加強鄉村古樹公園建設,統籌推進鄉村小微濕地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綠色農資”升級行動,實施廢舊農膜專項治理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新建一批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完成一批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林業局、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積極開展美麗系列創新示范。打造一批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典范,推進柳江、西江、欽江、邕江等美麗河湖建設和鐵山港東側岸段、欽州三娘灣、防城港西灣、珍珠灣等美麗海灣建設。建設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龍港新區玉林龍潭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開展全民共建共治行動

23.弘揚生態文化。充分挖掘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思想和資源,并融入文藝作品、文創產品和公益廣告。開展綠色科技傳播和科學普及活動。加強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建設一批市級生態文明科普教育館,擴大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范圍。(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生態環境廳、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林業局、科協,廣西廣播電視臺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4.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導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推行“光盤行動”,倡導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方式,鼓勵綠色消費,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購買過度包裝商品。持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減量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體系,統籌推進涉碳類認證。(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機關事務管理局、糧食和儲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健全美麗廣西建設保障體系

25.完善體制機制。推動修訂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濕地保護條例、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推動出臺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廣西)條例,推動制定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條例、節約用水條例,加快修訂廣西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研究論證。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相關工作機制。完善基層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自治區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稅收支持政策。落實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價格機制,嚴格執行階梯電價等差別化電價政策。合理調整市縣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完善垃圾收費動態調整、農業綠色發展激勵政策。探索建立公益林生態保護市場補償機制。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投融資模式創新,推進柳州市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自治區黨委金融辦,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林業局、能源局、海洋局,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廣西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7.強化科技支撐。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整合高校、科研單位、產業園區等力量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技術創新聯合體,支持生態環境領域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高校和科研單位加強生態環境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8.加快數字賦能。建設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資源平臺。構建全區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實施生態環境數智化轉型。加快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智化升級,開展全區溫室氣體高精度觀測站網和立體監測體系建設。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美麗廣西建設,探索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監管執法中創新應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數據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9.推進重大工程實施。建立美麗廣西建設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加強實施管理。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拓寬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自治區黨委金融辦,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廣西金融監管局,廣西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0.深化區域生態環境合作。加快中國(廣西)—東盟生態環境科技聯合研究院建設,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完善長江流域湘江水環境聯防聯控機制,探索開展廣西湖南湘江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積極參與核應急交流合作。辦好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深化環境合作交流。(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應急管理廳、海洋局,廣西海事局,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健全美麗廣西建設推進落實機制,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統籌推進本行動計劃的實施,各責任單位按職責抓好分工落實,保障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積極打造美麗廣西建設示范樣板,塑造一批優秀典范,開展美麗廣西建設實踐交流。

文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