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和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要求,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2023年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財監〔2024〕3號)的工作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組織對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開展績效自評工作,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一)中央下達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情況和區域績效目標情況
1.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下達情況
根據《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的通知》(財資環〔2022〕156號),下達廣西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共6741萬元。
2.區域績效目標下達情況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號)、《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預〔2015〕163號)《關于印發〈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資環〔2021〕43號)等文件精神,廣西填報了《2022年中央資金區域績效目標表》并由財政部下達廣西年度區域績效目標,具體如下:
1.年度總體目標
完成320個以上建制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25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得到處理的比例≥60%,項目驗收合格率100%,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800噸/日,設施建成后100%穩定運行,整治村所在村的相關人員及村民對本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的滿意度度≥9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平得到提高,村莊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產出指標
數量指標3項:①推動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數320個;②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數量3條;③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800噸/日。
質量指標3項:①完工項目驗收合格率100%;②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60%;③黑臭水體治理質量達到《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中的闕值要求。
時效指標2項:①項目開工率100%;②項目完工率≥50%。
3.效益指標
生態效益指標2個:①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4%;②經過整治的村莊,黑臭水體整治率≥80%。
可持續影響指標1項:工程設施穩定運行比例100%。
4.滿意度指標
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1項:群眾滿意度≥90%。
(二)廣西分解下達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和績效目標情況
1.廣西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分解下達情況
2022年下達的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牽頭提出資金分配方案會同自治區財政廳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意見,自治區財政廳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于下達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通知》(桂整合〔2023〕1號)文件,下達資金到各市(縣、區),下達金額合計6741萬元,下達進度100%。
2.廣西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自治區財政廳分配下達資金時,同步細化分解下達區域績效目標,并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財政廳共同將資金分配下達情況、區域績效目標、區域績效目標分解情況等報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備案,確保與財政部文件下達績效目標一致。
二、績效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中央資金執行情況
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6741萬元,截至2024年3月完成支出2138.77萬元,執行率31.72%。各縣(市、區)資金情況詳見表1。
表1 ?廣西2022年度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下達及執行情況表
序號 |
地市 |
下達資金(萬元) |
支出資金(萬元) |
執行率(%) |
1 |
橫州市 |
695 |
277.48 |
39.92 |
2 |
青秀區 |
395 |
395 |
100 |
3 |
武鳴區 |
310 |
194.8 |
62.84 |
4 |
柳北區 |
641 |
0 |
0 |
5 |
陽朔縣 |
500 |
0 |
0 |
6 |
資源縣 |
500 |
351.45 |
70.29 |
7 |
欽南區 |
400 |
0 |
0 |
8 |
桂平市 |
400 |
290.55 |
72.64 |
9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700 |
212.91 |
30.42 |
10 |
天峨縣 |
400 |
268.58 |
67.15 |
11 |
武宣縣 |
400 |
148 |
37 |
12 |
忻城縣 |
700 |
0 |
0 |
13 |
天等縣 |
700 |
0 |
0 |
合計 |
6741 |
2138.77 |
31.72 |
2.地方資金執行情況
根據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實施情況,縣(市、區)地方投入資金共計1038.08元,截至2024年3月完成支付0萬元,地方資金總體執行率0%。
(二)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1.資金分配。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牽頭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嚴格按照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分配資金。所有支持項目均從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項目儲備庫(以下簡稱中央項目儲備庫)中選取,采用項目法進行分配,未列入中央項目儲備庫的項目未安排資金支持。按照優先支持國家決策部署的重點方向,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的重點任務,廣西重點流域區域、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對項目申報質量高、工作基礎較好的縣(市、區)的地市給予傾斜支持。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制定資金項目分配方案,經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會議審議通過后,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財政廳聯合行文報自治區政府審定后,再將資金分配方案等相關材料聯合行文報送生態環境部、財政部。
2.資金下達。自治區財政廳于2022年12月27日收到中央資金下達文件,2023年1月20日完成全部資金6741萬元的分配下達,在30日內完成資金分配下達工作。
3.資金撥付。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未發現違規將資金從國庫轉入財政專戶或支付到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等問題。
4.資金使用。按照財政部《關于印發〈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資環〔2021〕43號)等文件要求,加強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結合廣西實際情況,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主要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完成320個以上建制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25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800噸/日,符合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的使用方向。
5.資金執行。各縣(市、區)嚴格按照下達預算的科目和項目執行,未出現截留、擠占、挪用或擅自調整等問題。因項目開工率、完工率低,導致資金執行偏低,到評價期僅為31.72%。
6.預算績效管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嚴格按照中央文件下達的績效目標組織項目實施,開展資金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自評,對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
7.支出責任履行。根據農村環境保護以地方為主、中央給予適當支持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屬于中央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2022年廣西獲得中央資金6741萬元,地方安排資金1038.08萬元。
(三)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1.2022年完成績效目標為:推動全年完成394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整治任務(其中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推動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11個),建設47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完成3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項目驗收合格率100%,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450噸/日,設施建成后100%穩定運行,整治村所在的相關人員及村民對本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的滿意度≥9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得到提高,村莊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根據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信息系統調度填報統計,2022年全區新增完成農村環境整治行政村394個(年度任務數320個);新增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758個,全區治理率達17.1%(年度任務目標14%);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29條,其中國家監管黑臭水體26條(年度目標任務數20條)。
2.2022年未完成績效目標:項目開工率100%、項目完工率≥50%。
(四)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
數量指標共4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4項。
中央下達指標值:①推動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數量320個(其中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推動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11個);②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數量25套;③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數量3個;④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800噸/日。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①根據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信息系統調度填報統計,2022年全區新增完成農村環境整治行政村394個,其中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在橫州市、柳北區、陽朔縣、資源縣、欽南區、桂平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天峨縣、武宣縣、忻城縣、天等縣等推動完成環境整治的行政村11個;②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47套;③在橫州市、青秀區、武鳴區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整治3個;④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450噸/日。
偏離績效目標原因:我區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要抓手,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重點推進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經多方籌措和積極努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數、新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等目標任務。?
(2)質量指標
質量指標共3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3項。
中央下達指標值:①完工項目驗收合格率100%;②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60%;③黑臭水體治理質量達到《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中的閾值要求。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①完工的9個項目驗收合格率100%;②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60%;③黑臭水體治理質量達到《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中的閾值要求。
(3)成本指標
成本指標共1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1項。
中央下達指標值:中央資金6741萬元。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中央資金下達給13個項目縣共6741萬元。
(4)時效指標
時效指標共2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0項。
中央下達指標值:①項目開工率100%;②項目完工率≥50%。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①實施項目共49個,已開工39個,開工率為79.59%;②完工項目9個,完工率為18.36%。
偏離績效目標原因:由于項目立項與可行性研究不夠全面,征地、初步設計等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資金下達后仍在多方討論比對、補充調查,耗費較多時間,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導致項目開工率和完工率未達到績效目標。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效益指標設生態環境效益指標2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2項。
(1)中央下達生態效益指標值:①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4%;②經過整治的村莊,黑臭水體整治率≥80%。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①2022年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7.1%;②經過整治的橫州市、青秀區、武鳴區3個農村黑臭水體村莊,黑臭水體整治率≥80%。完成績效目標。
(2)中央下達可持續影響指標:工程設施穩定運行比例100%。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項目完工后,工程設施穩定運行比例100%。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年度滿意度指標目標共1項,達到(完成)年度目標1項。
中央下達指標值:群眾滿意度≥90%。
廣西指標完成情況:根據現場調研和采訪,項目周邊居民對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認可度極高,并且項目實施過程中未收到群眾投訴和不滿意的反饋,群眾對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滿意度達到90%,達到年度目標。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偏離績效目標原因分析
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執行過程中2項3級指標偏離績效目標。具體為:項目開工率79.59%,下達指標為100%,偏離目標20.41%;項目完工率18.36%,下達指標為50%,偏離目標31.64%;主要原因是:
1.項目前期不夠扎實。由于項目立項與可行性研究不夠全面,征地、初步設計等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資金下達后仍在多方討論比對、補充調查,項目前期工作耗費較多時間。
2.項目實施緩慢、資金執行率低。部分縣區項目業主未實施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缺乏相關經驗,在項目實施時進度緩慢,項目開工率和完工率未達到績效目標,影響資金支出進度。
(二)下一步改進措施
1.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夯實項目儲備基礎
科學謀劃做好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項目儲備工作,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扎實、準確、合理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根據預儲備項目清單加強項目儲備庫建設和管理,落實項目儲備制度要求,嚴格審核擇優項目入庫,不斷提高項目儲備質量。
2.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提高開工率執行率
切實履行項目實施單位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既定方案組織實施項目,加強項目日常管理和工程監理;對實施項目較慢的縣(市、區)開展指導幫扶,提升項目開工率、完工率和資金執行率。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一)根據評價結果推進資金預算執行率差的項目加快項目實施和工程建設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進度。
(二)加強績效評價自評結果上報和公開,一定范圍內對評價結果進行公開,加強績效評價發現問題的整改和反饋。
(三)績效評價自評結果作為廣西進一步完善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使用,完善項目管理體系的重要依據,后續資金將優先用于解決我區存在的突出農村環境問題。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公開情況,年度績效自評工作結束后,于4月底前按要求將自評結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官網公開。
五、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一)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績效自評主要做法
一是縣級自查自評。根據《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工作方案(修訂)》(環辦土壤函〔2021〕527號)要求,各縣(市、區)組織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2022年度農村環境整治完成情況進行自查自評,調查摸清農村環境整治實際完成情況,建立工作臺賬和材料檔案,報送完成整治的行政村名單和整治情況等基礎信息。
二是市級復核。各市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會同市直有關部門,組織審核各縣(市、區)2022年農村環境整治完成情況,對完成整治的行政村開展現場核查,指導完成相關信息填報。全區14個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分管領導及主要業務負責人參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工作視頻會議,重點商討研究污水治理設施工藝運行情況,管網是否破損,水質水量,是否按照設計要求正常運行,群眾是否滿意等等內容。
三是自治區抽查評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采取聽取匯報、查閱檔案、現場核查、座談交流等方式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成效抽查。重點檢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情況、村屯內生態環境問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情況等。針對抽查發現的問題,加強指導幫扶,督促相關縣(市、區)制定整改方案,切實整改到位。定期調度農村環境整治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對工作滯后地區進行預警通報,抄送各市人民政府,督促問題整改到位。推進日處理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全覆蓋。
(二)存在問題
農村環保體制機制仍有待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推進機制,部分地區在推進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推動,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部分地區重建設輕運行,存在著管理主體不明確、設施運行維護資金不落實、運行管護人員不足、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一些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影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
(三)下步工作計劃
一是拓展投融資渠道。引導督促各市縣加大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鼓勵地方探索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申請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為導向的(EOD)環境治理模式。
二是持續加強運行管理。建立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運行管理臺賬,將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設區市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略實際考核指標內容。
三是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堅持建管并重,統籌考慮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問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2022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支持項目執行過程中中央巡視、各級審計和財政監督中未發現問題。
附件:廣西壯族自治區2022年度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績效自評表
關聯文件:
相關鏈接: